永胜县永北镇中心学校开设《长绳8字跳》课程。
今年以来,丽江市全面推进“壮苗行动”,围绕深化教育内涵、促进资源均衡、强化保障机制、严格监督管理四个关键维度,培养体魄强健、身心阳光的新时代青少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丽江市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与学生成长需求,创新打造个性化体育课程体系。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将纳西族舞蹈、传统韵律操等融入校园体育;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推出“体育+科学”“体育+艺术”等跨学科主题课程,将德育、智育、美育、劳育有机融入体育教学。大力推进“强体魄”“防近视”专项行动,通过优化教室采光、开发趣味运动项目等举措,既丰富了学生的体育体验,又提升了综合育人实效。此外,还构建了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的体育赛事体系,形成分学段、跨县区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网络,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壮苗行动”青少年学生跳绳、啦啦操、足球等体育赛事,吸引超4000人次学生参与。
丽江市通过实施“强校带弱校”“城校扶乡校”行动,推动优质体育美育资源向乡村和薄弱学校流动,丽江师范学院与宁蒗彝族自治县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丽江市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采取“名校+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等形式,实现5个县(区)基础教育集团组建全覆盖,促进了体育设施设备和师资生源的均衡分配与共建共享。丽江市教体局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乡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为薄弱学校配备体育器材,并多方筹措资金支持乡村学校建设标准化运动场。整合全市教育体育系统资源,在原丽江市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基础上筹建成立丽江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依托丽江市第二中学办学,并在丽江市体育发展中心、丽江市游泳馆、各县(区)特定学校和场馆设立训练点,形成“1个总校+7个训练中心”的布局。
丽江市全力完善校园体育推广体系、教学体系、竞赛体系、课余体系、样板体系、保障体系“六大体系”、强化“三大球”建设。通过合理统筹市级教育体育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及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体育赛事举办提供资金支持。今年,安排80万元支持丽江市实验学校排球场项目建设、75万元支持全市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50万元支持全市体校提升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目前全市足球专业毕业体育教师已达300余人。全面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并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
为确保“壮苗行动”取得实效,丽江市建立健全了学生体质常态化健康监测评估体系。每年9月至12月,丽江市指导各县(区)中小学校规范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分析研判,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